形成或改变一个习惯只需要21天。这次疫情前后已经持续两个多月,听说大家都因此养成了一些新的习惯:比如家里口罩成为刚需备货;又如因为居家办公,有同事把路上的通勤时间,更换为瑜伽时间、固定读书时间…
我们在开始云办公的时候发表了“读书基金计划”,收到圈里好多朋友的关注。具体做法是自主读书,读完通过推荐或者不推荐的分享来获得公司的“投资”。是非常简单的分享,完全没有任何难度。
尼采在《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中有一句,“其实人跟树一样的,越是向往高处的阳光,他的根就要越要向下,伸向地底深处……”读书大概就是一个不断伸向地底深处、不断储备内功的途径,望喜欢读书的同事继续探索,望还在犹豫的童鞋快快加入…
看看先动起来的同事已经有了怎样的收获…
这是一本非常容易读下去的随笔,拿到书,在卧铺的火车上一口气就读了大半本。全书从自然、文化、设计三个部分,用五十二篇小文章表达了王向荣先生的一些思考与回应,“生态无需表达”、“ 学校始于树下”、“景观的价值”……读来都很有启发和触动,印象颇深。非专业人士作为科普读物,想来也会带来一些思考。
推荐大家作为休闲读物,闲暇时来上两三篇小文章,可能都会有不一样的收获和启发。(一些文章整合了《风景园林》杂志的刊首语,代表当期主题,所以深受触动的文章可寻到当期杂志,进行更深入的思考和阅读。)
一本曾经的建筑师画的漫画书,图多欢乐字很少,是适合从事或喜欢设计、艺术类的同僚 茶余饭后的轻松读物。
书中案例列举:用“需要”代替想要的无印良品,常年保持专注力的村上春树,感性理性融合、大自然的生命力表达者高迪,天马行空的融合乐者周杰伦,在需求和限制中发挥最大创造力的BIG建筑,从小就不会对热爱的事情浅尝辄止的Airbnb创始人,用艺术治愈自我的草间弥生……
作者用深入浅出的漫画去表达了行业大师的设计构思和作品,高光了他们的心流时刻。
洞察-简化-融合-突破-坚韧-自我。这六个关键词是作者对创造力成形途径的归纳。看着书页里一堆“眯眯眼”的人物,容易感觉松弛而幸福,再有时间也会琢磨琢磨提到的延伸案例,放进未来旅行的目的地。
对我自己来说,平时需要一些亲子化的知识读物,也在儿子玩电子产品不亦乐乎的时候大喝一声:你就知道玩玩玩,把手机拿来!于是 给他讲了书里的 “苹果公司”,主要是图形吸引……然后他自己选择了鲁尔工业区更新,高迪……然后……果然没兴趣了,倒是让我在碎片时间里把书读完啦。
最后来一句政治正确的话语吧:让具有创造力思维的生活方式 为我们保有想象力、好奇感和不竭的学习之心。这不仅适用于行业大师,也适合普普通通又愿意积极生活的人。
书的副标题“如何应对拥挤不堪的工作和生活”吸引了我。精要主义简单的说,是“更少,但更好”;奉行把人生精力放在能够体现自己价值最大化的事情上。通过回答“如果只能做一件事情,那是哪件?”来明确重要意图,淘汰无意义的分心之物。
书籍通过三步法来帮人建立“精要主义",分别是探索-排除-执行。书的一开篇对非精要主义者和精要主义者进行了对比,非精要主义者思考所有人,所有事,作法是盲目地追求更多,收获的是生活的不如意。而精要主义者思考更少但更好,作法是通过自律追求更少,而相应收获充满意义的生活。
书的某些部分未免有点像鸡汤的书(可能前半部分吧)作者通过各种方式反复阐述自己的观点,后半部分适合精读,有一些具体对策的介绍,比如如何设定自己的边界,再例如“有效说不的八种方法”。
整体读完感觉对我的生活和思维方式是产生了一定影响的,但还需要一些实践和探索,也适合时不时再拿出来翻翻。
花了半个月,从头到尾看完村上春树的一本老书:《1Q84》。给我印象最深的不是暗杀、悬疑、科幻、宗教、政治隐喻、魔幻现实主义等等等等,而是彻头彻尾的浪漫爱情故事情节,最终以青豆和天吾的浪漫重逢而圆满结束全书。
追寻彼此二十年,重逢依旧心如少年。对方都如自己心中想象的模样,这样的人生际遇堪称完美。村上以其细腻丰满的笔触和画面感极强的想象力把简单的故事充盈到了最大化,虽经典句子不多,但很多片段耐人深思。
两位主人公人设简单而又足够真实,就像你身边的同事、同学和朋友:有专长的技能以立足于社会,有能让自己足够温饱的稳定工作,大龄单身并且不善交际,深居简出有专门的爱好。感觉就像自己,在大城市独自一人,每天劳作,在茫茫人海中泯然众人。
留言 已有 0 留言